全民阅读 > > 正文

钱锺书致杨绛: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2017年05月25日 07:44:22 来源: 新华网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12|连理

  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1934年,春。钱锺书作了这首题为《玉泉山同绛》的诗。考取清华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又与钱锺书订婚的杨绛,正值人生好华年。岁月待她不薄,仿佛诸般好事都迎她而来。可是,钱锺书却未与她一同回到清华,这与她昔日设想的情形迥然不同。

  钱锺书报考的中英庚款留英奖学金,由中英庚款董事会设立。中英庚款一事要追溯到晚清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次年(辛丑年)9月,中国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亿5千万两白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本息总计约9亿8千万两,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早在1904年,晚清驻美公使梁诚便与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交涉斡旋,提出了“退款兴学”之论。根据中美双方协定:自1909年始,头四年中方每年至少派学生一百人赴美留学,第五年起,每年至少续派五十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1909年,第一批赴美学生,是最早的庚款留学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其他各国为争夺在华利益,也先后效仿美国,与作为获胜方“协约国”之一的中国达成相应退款协定,主要用于中国留学教育。1926年,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1930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换文,赔款议案成立。1933年8月,举办了首届庚款留英公费留学生考试。

  钱锺书便是第三届留英庚款生。

  远在上海积累工作经验的钱锺书,久不见杨绛,自然挂念甚深。昔日写信的习惯不仅未改,反倒愈加浓烈。寒假回家的杨绛,几乎日日都能收到钱锺书从上海寄来的信。写信还不够,只要杨绛假期回家,钱锺书百忙之中也总要来拜访杨家父母,最重要的是看她。假期结束,杨绛回到清华。

  钱锺书给杨绛写了无数的信。内容自然是私隐,也不会随意拿与旁人看。但信封上寄信人落款,总是人人可见的。钱锺书鬼才,总会花样百出,推陈出新,费尽心思地更换不同的落款。最常见的是“奏章”二字,他说有点“禀明圣上”的意思。

  一次,钱锺书把落款写成“门内角落”。旁人乍看之下,实在难懂。这封信是假期寄到杨绛家中的。当时,门房跑来把信交给杨绛的时候问她这四个字何意。她也想不明白。后来,钱锺书回信解惑,“门内”是钱的英文(money)音译,角落是钟的英文(clock)音译。杨绛乐得大笑。

  1934年4月,钱锺书又北上去看她。对于钱锺书来讲,时间金贵。只要得闲,他总看书。不过,哪怕是嗜书如命的钱锺书,在未婚妻面前,书也得放一放。素来不爱四处走动的钱锺书还陪杨绛春游了一场。杨绛心中欢喜,还作诗应景。钱锺书的《玉泉山同绛》便是他春游途中应和杨绛而作。

  钱锺书还把自己写给杨绛的情诗,自然也包括他与杨绛的唱和之作,集结成册,自费付梓,题名《中书君诗》。杨绛的老师吴宓也收到一册。吴宓也是诗人,自然与钱锺书走得近些。他还为钱锺书写了一首题为《赋赠钱君锺书即题中书君诗初刊》的诗,赞他“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

  诸人风雅,作诗留字,最见情深。

  是年,杨绛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Robert Winter)先生,上的是梁宗岱之前的《法国文学》。杨绛曾说:“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刚好,这年梁先生教学生研读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让杨绛对法国文学兴趣渐浓,常去图书馆找法国文学作品来读。

  关于读书,杨绛有个比喻:“串门儿”。一本书就是一段人生,是别的某个人的人生。读一本书,于她而言,就如同去旁人家里做客,听听那家人的故事。走进清华图书馆,仿佛世间人家,户户都对她门庭大敞,她能随意进出,自由来去。还有什么,比这更令好读书之人满足的呢?

  1934年,暑假。再次回到家中的杨绛内心受挫,十分伤心。她忽然发现,如山巍峨的父亲,老了、病了。说到自己的身体,杨荫杭只当是个玩笑。他说,自己闹了个笑话,开庭的时候突然不能言语,法庭里的人都在等,等了许久,他仍无法开口,案子只能被迫延期开庭。杨绛明白,父亲这是中风了。这一年,杨荫杭五十六岁。

  杨荫杭患有高血压,又中风一次,身体急需修养。因此,杨荫杭决定结束自己的律师生涯。只是,隐退之前手中尚有一案未了,自己已然行动不便,便让杨绛替他写个诉讼的状子。这对杨绛来讲,不是难事,只是一边写,一边心里难过。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在父亲的工作当中帮上了忙。

  第一学期结束,杨绛便拿到了清华的奖学金,每月二十元。此时的杨绛,每月都能领到清华的奖学金。即便如此,假期结束之时,父亲坚持要她再带一百元返京,以备不时之需。父亲身体每况愈下,杨绛哪里舍得用?当时的女同学每月伙食费要七元,杨绛只需五元。开学不久,母亲便来信说父亲又病了。杨绛立刻把从家中带来的一百元寄了回去。

  1935年,春。钱锺书工作将满两年,已有资格。因此,他进入报考庚款留英紧锣密鼓的筹备状态。4月,钱锺书去南京赶考,最后以平均分87.95的最高分考取百里挑一的庚款留英奖学金,被牛津大学录取。只是,去年今日正是他与杨绛同游京郊之时,念此,心下惘然,语出“两岁两京作寒食,明年何处度清明”之句。

  顺利通过考试之后,初秋时候,钱锺书便要赴英留学。他哪里舍得离开杨绛,孤自一人漂洋过海?他决定,先与杨绛结婚,再出国,并且要带杨绛一起走。可是,杨绛明年才能研究生毕业,如此一来,她只能读完这个学期之后选择休学,办理自费留学。

  其实,她也不放心钱锺书独自留学,怕他不谙柴米油盐,无人照料,心中也有陪读的打算。为了准备结婚和出国事宜,期末朱自清先生和温德先生两门课的考试她都无法参加,须得提前一个回家筹备。好在两位恩师宽厚,许她以习作和论文代替。

  结果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她给朱先生的习作是小说《路路,不用愁!》,再得朱先生青眼,被推荐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后来还被林徽因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标题改为《璐璐,不用愁!》。忧的是:她给温德先生写的的论文却在邮寄途中遗失,结果没有拿到学分。

  由于回家匆忙,杨绛未提前知会家人。说来奇巧,那日杨荫杭午睡,正要入眠,恍惚之间觉得女儿回来了。唐须嫈说女儿没有回来。杨荫杭还不信。重回房里,却是再也无法睡着。不久,抵达家中的杨绛丢掉行李,就飞奔父亲房里。杨荫杭一看,说道:“哦,可不是回来了吗!”

  曾母啮指,曾子心痛。他信了。

  他还不知,女儿此番回家,是要出嫁了。

  君如云中画。

  伊似海上花。

  7月13日。

  乙亥六月十三。

  苏州庙堂巷。

  杨家大厅。

  杨绛与钱锺书喜结连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