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出版社总编辑余佐赞:读书是提高人生境界的最佳途径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让人高尚,在所有提升人的境界的方式方法中,读书是最好的入门方法。6月10日下午,华文出版社总编辑余佐赞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分享关于读书和出版的心得体会。
作家何常在:网络文学的说法早晚会消失,只留下文学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并逐步向精品化迈进,肩负起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责任。近日,知名网络作家何常在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的最新作品《浩荡》,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联合推介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
今天还会诞生文学经典吗?——关于“文学与作者”的对话(下)

日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北京外研书店举办“文学与作者”座谈会暨《作者》新书首发式。《作者》一书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刁克利教授,特邀嘉宾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与读者畅谈了“文学与作者”的方方面面。
“后人类”时代,写作和思考有什么意义

8月21日,第三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扬子江评论》奖颁奖仪式暨“70后作家与青年批评家对话论坛”在南京举行。8月21日,第三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扬子江评论》奖颁奖仪式暨“70后作家与青年批评家对话论坛”在南京举行。
当观众讨论“颜值”时其实是在讨论什么?

很多时候,观众说着只 “看脸”,也许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剧集本身可讨论性不高,各方面都差强人意,那么只能从颜值入手。这种情况下的“看脸”,究其本质是因为缺少好的作品,所以标准会从 “里”到 “表”——对象文本和一整套评价体系变得可疑。
谁在制造歪解经典的狂欢?

一些粗糙廉价的娱乐内容正反复闯入大众视野。历史被戏说,崇高被解构,英雄被调侃,经典被歪曲,新闻被笑谈,似有“一切皆可娱乐”的倾向。本报今起推出“抵制泛娱乐化”思考系列报道,拆解这辆捆绑着流量狂欢的“列车”。一个风清气正的大众文化传播空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呵护。
悦享快乐

推荐你看
张国荣:当爱已成往事
李敬泽:长期的写作是下地干活
外国人非虚构的中国,你喜欢吗?
还记得背过的宋诗吗?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