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第一信号》:还原救火英雄 致敬最美逆行

2019年06月04日 09:01:39 来源: 北京日报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第一信号》,彭海燕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蔚

  前段时间火灾频发,一度引发对消防员群体和消防职业的全民性关注。消防是当下最危险的行业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业,但很多人对其了解还是浅显而情绪化的。关于消防的话题,常会跟随着严重事故和热点报道而爆发,往往又迅速被其他信息淹没,很难形成有益于这个行业的实质影响力,甚至不能长效地给大众以安全方面的科普和警示。

  隔着闪烁的手机或电视荧幕,那些危险的画面和英雄的身影会让人紧张、悲痛、感怀,但观者所身处的环境却是安全而疏远的。长篇小说《第一信号》的第一个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将虚构和现实有机结合,以强烈的现场感和严谨的知识结构,有效拉近了消防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弥合了荧幕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作品在极端残酷的火灾、爆炸、地震等现实地基之上,艰难地构筑了一个关于消防员的爱与成长的故事:家境优越的少年顾小雪是个有点叛逆的高中生,他的母亲是副市长,父亲是消防队长,这让他生活富足且备受关注。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正在举办活动的大剧院,也吞噬了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盛鱼,同时摧毁了他的家庭。母亲虽在大火中逃生,却被烧得面目全非,又因为一句传言而身败名裂;父亲也因为在救灾现场的不冷静表现而被片面地曝光、夸大,继而引发一连串的事故而离开了消防队。家庭破裂、恋人去世、前途未卜、社会名誉损毁……所有的矛盾在故事一开始就燃起熊熊烈焰。

  写这部作品之前,作者彭海燕实地采访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消防员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而这些零距离的观察和体验都成为小说中的绝佳素材。因此,即使叙述选用了传统的全知视角,小说依然维持了极强的真实性和冲击力。

  故事的时间轴被重新剪辑、编排,这无疑丰富了叙事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书中所写的三次大的救灾行动,分别是主人公顾小雪成长的三个主要节点:第一次是大剧院失火事件,十几岁的他转瞬间一无所有,并且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是他从自我观念到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二次是定安楼在大火中塌陷,他几乎丧命,而火灾背后的“人祸”则牵引出更多隐情。第三次是地震中的救灾行动,与前面的行动不同,这里少了个人的因素,更带有国家层面的意义。作者一下笔便着力于第二个大事件,不仅是出于可读性的考虑,更是因为它标志着顾小雪在精神层面有了职业的自觉意识。到这里,顾小雪从“替母赎罪”的家庭观念中走出来,他开始有了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可以说,《第一信号》是一部行业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多重的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促成了主人公的成长。随着顾小雪变为顾小鳕(他在女友去世后改了名字),一个叛逆、不羁,又有些蛮横自私的少年,成长为一个甘愿在骂声中赴险救人的优秀消防员。读者在大量的倒叙、插叙中,还原了完整的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也见证了主人公成长、成熟的全过程。作者在主线之外,还布设了几条并行的副线——顾如铁职业生涯的裂变,刘燕子灾难前后两段天壤之别的人生经历,何小雨的成长……这些副线次第发力,全方位地展开了现实社会中的消防行业图景。

  小说中,在令人目眩的金钱世界里迷失了道德和本性的人,最终受到了相应的制裁。但伤痛不是某个个体所造成的,也不是惩治某个人就可以抚慰的。作者着意营造了一个较为圆满温馨的结局,也把刻骨铭心的伤痛记忆留了下来。小说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在这一刻得以全力显现。

  消防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紧密相连,但在作家的艺术创作中,主要人物的生死、命运起伏被设定为由个人的选择而决定。社会的压力和塑造是外部因素。小说写的是英雄,这英雄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职业规划的,他是鲜活的、有情感、有私欲、有缺点、有成长的生命。作品既忠于消防员的情感,又透过消防员的眼睛,将人性的弱点和职业的崇高刻画出来。在救火英雄巨大而闪亮的光环下,作者还原了消防员作为人类个体的情感、脆弱,从而以更接近读者的方式赋予主人公以英雄的影响力。

  回到生活中,或许很多人对消防行业的情感是有些复杂的。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消防员总是和不期而至的灾难同时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消防车急促的警笛声带给人的第一感觉或许不是安全,而是灾难临近的恐惧。出于对安全的渴求,人们依赖消防员,但潜意识中又因对灾难的恐惧而希望远离他们,也就导致了更多的误解和冷漠。这种情况亟待改变。去年,消防队伍经历了重大的改革,这标志着消防员的职业化正式开启,也是我国对消防员进行保障制度建设的开始。《第一信号》里顾小雪劫后余生,换上“火焰蓝”新制服的时候,故事已经接近尾声。作者给读者们留了一个开放式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也预示着消防这个光荣职业的变革与前行。

  希望当人们再看到“逆火而行”“负重前行”之类的词语时,不会再把救火英雄看作是遥远的精神符号,而是切实地感受到他们的爱与痛、脆弱与付出,并对这份职业产生由衷的信任与尊重。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