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川菜,为甜蜜懒散的成都生活代言

2018年10月22日 16:51:04 来源: 新华网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鱼翅与花椒》,(英)扶霞·邓洛普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7月版

  文/郑渝川

  《鱼翅与花椒》这本书,写活了成都文化和川菜美食,要胜过其他任何同类的图书、图册、视频。

  扶霞·邓洛普是个英国人。她先在剑桥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1994年造访成都,在四川大学交流学习一年。扶霞·邓洛普被川菜特别是独具成都特色的川菜小吃所“俘获”,在交流学习结束后更是径自去成都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厨。这之后,她悉心研究川菜,以及中国饮食文化。

  扶霞·邓洛普是幸运的。1994年的成都,还没有掀起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浪潮。那是一个集合了老成都古代和近代建筑,延续着老成都市民生活方式,节奏缓慢的城市。你今天所能想象到的有关成都的所有关键词,其实都停留在了当时的那个年头。

  如果你是一个吃货,不论是中国本土吃货,甚至四川人、成都人,还是外国吃货,最爱的恐怕还是扶霞·邓洛普初遇见的那个成都。当时的成都只有锦江宾馆和岷江饭店两个外来的、体量巨大的高楼建筑群,城区区域局限在二环路以内,没有太高的楼,街巷呈现着过去的姿态,按照书中的说法,“九十年代中期的程度仍然布满了迷宫般的小街,有的两旁是灰色的砖墙,点缀着一些幕门;有的两旁则是两层的竹木民居。原来的大房子被分割成挨挨挤挤的小宿舍,开阔的店面前支起了塑料的招牌”。因为是自有物业,所以当时的各种别具风格的小吃店可以长期经营,以极低的售价出售最原汁原味的成都美食,犒劳成都街坊和外地食客的脾胃。在今天,这种景象已经很难见到,商业综合体的大量呈现,美食连锁店千店一面,独门独户的小吃店已经龟缩在还没来得及改造更新的局部区域。

  之所以说《鱼翅与花椒》写活了成都文化和川菜美食,举例来说,全书正文第一页介绍了成都市民非常熟悉的一种小吃“军屯锅魁”,是这样描绘的:“用面团压起压扁的饼子,中间裹着碎肉和小葱,再撒点花椒,天堂般的香味能飘满(四川大学)整个校园……女的揉好面,掰成小团,再在油光光的菜板上搓成圆球,然后拿手掌后部把每个球擀成长舌一样的面饼,遍抹猪油,精确地撒上点香麻味儿的碎肉,最火卷起压成圆形递给她男人……把外皮烤得焦香。趁热吃,一口咬下去油翠翠的,里头的面又有嚼劲,味道也丰富可口,花椒刺得你双唇麻酥酥的,像在跳舞……”

  成都菜,相比湘菜,以及重庆菜,“菜里的辣椒也放得没那么‘暴力’”,这是因为这个城市持续着“甜蜜懒散的美梦”。因此,辣椒也好,花椒也好,以及其他的调味品,必须帮助唤醒和刺激人的味觉,活跃起来,让人们可以在吃辣的同时,品尝甜品、咸口。在扶霞·邓洛普的笔下,20世纪90年代的成都,因为成都菜的缘故独具魅力,“一切都在那里,你动动鼻子就能找到。小街小巷的人们在屋门口架起煤炭炉子,为一家人做晚饭。温暖的秋叶,空气中绵延不绝地流动着豆瓣酱、花椒和茉莉花茶的香味”。

  书中大量选用四川方言、成都话中有关食材、美食、川式生活的口语词汇,比如藤藤菜(空心菜),扯仆鼾(打呼噜),相因惨了(便宜得很),等等。书中各章甚至提供了许多典型川菜菜式的烹制方法,其中包括已经因城市改造而从成都消失的街巷小吃。扶霞·邓洛普将四川大学周边的成都居民的生活写进了书里——“在成都这个城市,别说实现计划了,制定计划都根本不可能。从唐朝开始,这里就以生活安逸闲适著称。因为气候适宜,土壤更是传奇般肥沃。成都人不用特别努力地工作就能吃得好、玩儿得开心。”“成都人……在茶馆里一坐就是一下午加一晚上,打麻将、打牌、用节奏舒缓、语气甜腻的四川话开玩笑斗嘴,韵母都拖得常常的,还要加上娇俏的儿化音”。最精妙的句子是,“这座城市有点南方的感觉,甚至都有点像地中海沿岸了。”

  都说东北话会将其他方言区的中国人强行“带偏”,其实,四川、成都的市民文化也会把人“带偏”。《鱼翅与花椒》书中也谈到,1990年代时,北京、上海的大学对于留学生课程管得很严,在四川就根本没人管。不但扶霞·邓洛普本人中途出道去学了川菜厨艺,而且,“我的意大利室友好像花了大把时间打麻将;一个年轻的丹麦学生就在公园闲逛,跟着一个看上去体质孱弱的老师傅学武术;德国人福尔克尔……整日都在和当地人聊闲天儿”。

  成都市民文化的更重要特点,是“热情和随性”。相比之下,中国北方各省的居民要沉默内敛得多。扶霞·邓洛普认为,四川的空气、方言和食物,带给人以温暖和慵懒,可以因此融化任何英国式的刻板僵硬。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