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温故:民国销烟往事

2018年07月03日 09:05:19 来源: 北京日报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1919年10月,北京各界人士在通县公开焚烧了超过7000盎司的鸦片等毒品及吸毒工具。

   官员和在场的教会人士检查即将销毁的烟土和烟具。

   销毁烟灯。

  ▲将鸦片扔进火里焚烧。

   通县禁烟活动仪式上,各界人士合影。

   参与禁烟的各界人士。

   即将销毁的烟枪。

  刚刚过去的6月26日,是第31个世界禁毒日,今年世界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查禁烟毒,在中国并非一个现代才有的概念。早在19世纪20年代,道光皇帝一道诏令,就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禁烟运动的序幕。1839年,林则徐大刀阔斧的虎门销烟,更是把这次运动推到了顶点。

  这次禁烟事件成了英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索,随之而来的,便是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和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成灾。

  甲午战争惨败后,民族救亡运动空前高涨,鸦片问题作为国家耻辱与衰败的象征,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抨击。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1906年9月20日,光绪帝明降谕令,宣布严厉禁烟。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多次交涉,终于在1908年3月签订了《中英禁烟条约》。

  第二年的2月1日,中、美、法、德、日、荷、葡、巴、俄等13个国家共41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万国禁烟会议,开创了世界近代史上国际禁毒合作的先河。有利的国际环境,使得清末持续五年多的禁烟运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据统计,运动期间关闭了数以万计的烟馆,仅京师就有2.1万“烟民”戒了烟毒,直隶、山东还实现了罂粟的完全禁种。

  民国初建,1912年3月2日,上任不久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大总统禁烟文》,斥责鸦片“小足以破业殒身,大足以亡国灭种”,明令全国禁止鸦片,实际上延续了晚清兴起的禁烟运动。

  然而,到了袁世凯当政后期,烟禁开始松弛。1915年,为了筹措洪宪帝制的经费,袁世凯亲自批准在江西、江苏、广东三省试行鸦片新税,相当于变相承认了鸦片生意的合法存在。不久,他又起用亲信蔡乃煌为皖赣苏三省禁烟督办,名为“禁烟”,实则与英商勾结,禁止土烟,售卖洋烟,并从中收取巨额好处。据说,仅此一项就获利2000余万元,为袁世凯称帝提供了三分之一经费。

  袁世凯死后,中国社会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之中。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抢占地盘,搜刮军费,民国初年的禁烟法规、条例,在执政的各路军阀眼中,日益形同废纸。

  1919年1月,时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徐世昌亲自下令,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当众焚毁价值1000余万元的鸦片存土1207箱。此举乍一看是销烟,背后却大有文章,原来,这批存土是副总统冯国璋以政府名义从洋行低价购入,拟以高价卖给北京的土商集团,然后运往苏、赣两省销售。孰料,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迫于公众的强大压力,徐世昌才有了焚土之举。并且,事后经人揭发,禁烟的主持者还采用小箱换大箱、以假充真、偷天换日等手法,贪污受贿,勾结分肥。

  实际上,当浦东的销烟之火熊熊燃烧之时,各地的烟毒已经再次泛滥了。

  面对“鸦片复活”,一些民间组织和人士自发行动起来,督促北洋政府和地方政府禁烟。比如,1918年,北京的一些中外人士筹备组织禁烟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万国禁烟会(又称万国拒土会)。总会设在北京,总干事为英国人韩济京,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分会。

  美国人西德尼·D·甘博于1919年拍摄的河北通县(今北京通州)查禁烟毒的照片中,就有不少外国人和民间人士的身影。

  据甘博在《北京的社会调查》一书中记载,当时北京的步军统领衙门行使部分警察功能,北京的每一座城门及城外防区都有步军仔细盘查鸦片、吗啡、可卡因等毒品。有意思的是,他提到:“如果查获到毒品,只要不属于某位达官显贵,都要被罚没并在其后公开销毁。”

  甘博拍摄的通县,在1919年10月公开焚烧了超过7000盎司的鸦片、吗啡和其他毒品以及烟枪、针头等吸毒工具,总价值5万银圆。然而,给予达官显贵特权的“禁毒”,注定无法有效执行。整个民国期间,禁烟从未完全收效,鸦片甚至成为军阀官员们半公开的揽财工具,张学良等民国名人都有过长期吸食鸦片的经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鸦片这个寄生在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大毒瘤,才得以真正铲除,禁烟运动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杨丽娟/文 杜克大学图书馆/图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