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专家研讨武自然诗集《自然的诗》:立于现实 长于思考

2017年11月21日 09:34:23 来源: 新华网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2017年11月18日,由中国诗歌网主办,天津市蓟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承办的“武自然诗集《自然的诗》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蓟州举行。来自京津的三十余位诗人、评论家、作家等参加研讨,研讨会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武自然,著名诗人、记者,曾在内蒙古《红山晚报》工作11年,2003年至今在《经济日报》工作,目前任《经济日报》驻天津记者站站长,多次获得中国新闻类重要奖项与荣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草原》、《黄河》、《山西文学》、《文艺报》等杂志和报纸发表诗歌五百余首。出版诗集《流泪的红樱桃》,另有新闻作品集《渤海湾畔潮头立》(上、下卷)等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指出,当下的诗歌写作较为繁荣,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的真实反映。武自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对社会发展非常敏感,他的诗歌既表达了他主观的心路历程和他的个人情感,同时也见证了近40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和变化。武自然的诗还吸取了蒙古族长调、音乐等少数民族诗歌的营养,以小见大,以诚动人,给人们带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认为,诗歌能够让人找到回家的路,《自然的诗》语言干净纯粹,用晶莹透亮的眼睛发现温情这一人性最重要的纽带,追溯我们的家乡和精神故乡,这是一部归家之诗、赤子之诗和自然之诗,体现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关切。

  评论家吴思敬谈到,真正的诗人永远是自然之子,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文学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写作的对象。诗人往往通过对自然的书写和赞美,来描绘自己的内心状态和生命归宿,武自然深深地把握了这一点,他重视诗歌的采写,意象丰富,把不适合在新闻中表现的内心的隐秘放进诗里,在对自然意象的描绘背后都寄托着诗人的内心思考。

  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表示,诗要具备冲击力,没有冲击力,诗就不可能对社会、人生产生大的影响力。《自然的诗》主要是短章,是诗人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哲理思考,但这种短章式的写法却具备强大的语言冲击力。这种强大的冲击力来自语言内涵的丰富和对新闻的敏感,也来自与诗歌的音乐性。

  诗人、翻译家汪剑钊提出,《自然的诗》很多题材都是生活中日常可见的,生活气息浓厚,极大地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情感。诗歌离不开语言,在一定意义上,语言是写作的起点,同时也是写作的归宿,武自然的诗敬重语言、敬重汉字,在熟练使用日常语言的同时,他还用一些平常不太常见的组合方式营造他个性化的诗歌语言,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另外,诗集以短句式为主,继承了小诗传统,诗虽小而大有乾坤,蕴含着对生活、生命的辩证的体验与理解。

  兴安、洪烛、顾建平、马知遥、安琪、王士强、张光昕、冯雷、李浩等与会专家认为,每一部诗集都是诗人隐秘的心灵史,武自然以自己对新闻、对社会的思考为基础,将内心的隐秘放写入诗句,体现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关切。《自然的诗》继承了朦胧诗和小诗的艺术,同时也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有很强的抒情性。他采用的短章式的写法,善于捕捉意象、传达哲理、记录瞬间之美,他的语言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强大的冲击力。

  各位专家围绕题材、语言、意象、音韵及风格等方面对《自然的诗》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同时也指出,诗集中有些句子较多地运用了歌词的写法,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冲淡诗韵,期待诗人在今后的写作中朝着难度、完整度的方向努力,在保持古典、浪漫、唯美风格的同时,增加现代性的经验,使诗歌更具丰富性、复杂性。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