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杨洁自述:用一台摄像机拍出各种角度的秘密

2017年04月24日 07:50:53 来源: 北京晚报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西游记》的镜头有各种角度变化,是由几台摄像机完成的?一台!

  不但是一台,还是台里最老旧的一台300P摄像机。摄像师每次聚焦,都要费相当的劲。不仔细调试聚焦,画面就会“虚”(其实调到最好情况也有点“虚”,就像加了柔光镜一样)。

  我们的录像机是一寸机。摄像机和录像机是分体的,非常笨重,需要几个人背着。在云南石林拍摄《智激美猴王》里公主骑马追兔子的戏时,剧务买了两只兔子,在野地里一放开,兔子就一溜烟地逃走了!摄像师扛着摄像机追着兔子跑,两个技术员抬着录像机跟着摄像机跑,摄像助理抱着监视器跟着摄像机跑,我则跟着监视器跑,一批人在中间拉着线。

  这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十来个人拉成了一长串,为了一个追兔子的镜头,跑得气喘吁吁!最后兔子不见了,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上,两个技术员还死死地抱着录像机。

  我们的摄像机只有一个三脚架!要论它的角度,只能平视,但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长焦距,没有移动轨,没有升降机,没有高台,更莫谈什么斯坦尼康,摇臂设备。我们画面的角度变化,完全是依靠摄像师对这一台机器的掌握控制和大家的力量。

  在青城山的“古常道观”里,我们拍摄镇元大仙上天,众道士送出观门的那个镜头。我想要一个由俯视到仰视的角度变化,摄像师想出了个土办法:用一块长长的板子搭在大门口二楼的房檐上,又把一个结实的竹椅当成升降座,摄像师坐在上面。为了减少木板和竹椅的阻力,在椅子腿上绑上竹篾;竹椅上有一根绳子,穿过一根拴在二楼房梁上的滑轮。负责拉绳子的七八个人在二楼上一个狭窄的过道里,当镇元大仙和众道士开始走动就同时拉绳。但过道不够长,只能两班人倒腾着拉,这样步伐和力气就不容易均匀,速度一骨节一骨节,忽快忽慢,和众道士的节奏合不上。一遍不行,第二遍!搞了许多遍,花了大半天工夫,这个只有几秒钟的镜头才算拍成。

  这个实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再如,在张家界拍摄《三打白骨精》时,孙悟空被唐僧的紧箍咒搞得头晕眼花,天旋地转。拍这个镜头时,一个角度让孙悟空捂着头,原地打转,几个人扛着个梯子,摄像师趴在梯子上俯拍孙悟空。孙悟空和扛梯子的人同时转动:孙悟空是顺时针转,摄像师是逆时针转。

  另一个角度是孙悟空晕头转向的主观镜头:由摄像师仰躺在一块三合板上,几个人拉住三合板的四角推磨一样转着圈跑,造成孙悟空眩晕的效果。拍完这个镜头,摄像师也晕头转向了。

  再有,在武夷山拍摄《猴王保唐僧》的戏时,孙悟空因为打死了六强盗,受到师父的责备一怒而去,唐僧只好孤单地上路。韩善续扮演的老汉拉着孙儿送唐僧到篱笆门口。摄像师提出,需要来一个由俯拍到平视的镜头。美工师做了一个跷跷板一样的东西,根据要求的高度做一个支架,上面架着一块长木板,一头牢牢地捆住一把椅子,再系上一根绳子,另一头则放上一块大石头,也系上一根绳子,两边都配备好拉绳子的人。先把摄像师放在最高处,与门口形成俯角,当老者和唐僧由屋里出来时,拉摄像师绳子的人与演员走动的节奏配合好,慢慢地放松绳子,使摄像师慢慢下降,角度逐渐变成平视。这个跷跷板一样的东西,虽然俯仰变化不是很大,但也算解决了一点问题。

  还有,九寨沟里的珍珠滩上,有好几层瀑布,非常壮观。要在这里拍摄孙悟空和蜈蚣精在瀑布下面的水中开打。表演的环境是很险峻的:瀑布下面是冰冷的雪水,水的深度没准,冲击力也很大,一不小心,就会被急流卷走。为了表现其艰险,角度必须变化。摄像师又提出: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拍摄俯角镜头!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演员在下层瀑布的水中打,摄像师在上面一层瀑布拍。摄像师扛着摄像机在瀑布边上拍,两个技术员抬着摄像机站在水里,监视器也得在水里,我站在水里看监视器,中间还有人举着线。

  为了摄像师不掉到瀑布下面去,身后有一个人抱住他的腰。但是不靠边就拍不到演员,他就尽量地往边上走,还向下面的演员喊着:“动作快点!快点!”

  但是他们怎么快得了?水下的地面不平,深浅不一样,演员的脚有时够不着地。衣服湿透了,十分笨重,连走一步都很难!摄像师为了更好地拍到演员,情不自禁地向瀑布边上靠。大家都喊起来:“别走啦!到边上啦!”摄像师身边的人使劲把他拽住,但是万一滑倒,一个人的力量哪里拽得住!也许会两个人一块掉下去。

  这个镜头总算完成了:演员在瀑布的水里开打很危险,摄像师和助手的危险,也不在他们之下!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只有一台摄像机,角度还能够变化的原因。

  例子还很多,像用两个人推动的自行车来代替移动轨;在平板三轮车上放上个方桌,桌子上架上把椅子,摄像师坐在椅子上,人们推动三轮车的围移镜头;摄像师爬到高大的如来佛像的肩膀上,拍摄唐僧师徒参拜佛像的镜头;用大客车跟着唐僧和悟空边走边谈的跟镜头——爬到树枝上,骑在房梁上……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这就是我们用一台摄像机能够拍出各种角度的秘密!这都是土得掉渣的“办法”,但在那时,在那个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难道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选自《敢问路在何方》一书,杨洁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