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著名作家陈忠实逝世 代表作《白鹿原》曾获茅盾文学奖

2016年04月29日 09:37:45 来源: 新华网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陈忠实谈文学:还停在圈内

  陈忠实认为,人们对当代文学之所以有诸如“死亡”诸如“不再神圣”的议论,大约是对某些浮泛文坛的玩文学的现象产生失望。“到美国坐地铁坐汽车,站前的书摊上卖着各种流行杂志和流行小说。旅客花小钱买一本,看看热闹和离奇,下车时就扔到废物箱里了。据说有一批专门写作这种读物的作家,写得快出得快,收益颇丰,却也不计较在文坛的排名。然而这并不妨碍一个又一个堪称伟大的作家在美国出生。用一句话概括,不以文学为神圣而乐在玩中的作家尽可以继续玩下去,还以文学为神圣的作家仍然在探索着艺术的新的途径。”陈忠实说。

  而对于一些“身体写作”“行走写作”“零度写作”等号称“有以腐朽为美,有以残酷为美,有以淫秽为美”的所谓文学,陈忠实说,只能热炒热闹一阵儿便迅速冰锅冷灶,形不成倾向。

  他分析说,这些停息一波又起一波的写作现象,主要是一个商业利益的驱使,出版方想以此谋利,写作者也以此获得厚酬。还有“名”的诱惑,不能正道出名就想绝招歪招。

  在回答“文学还有多大力量”这个问题时,陈忠实这样评价的文学作品:即使是一些被评论家叫好的作品,也仅仅只是在文学圈子里反响一阵儿,很难走向普通的非文学职业的读者群里。这样,这些被好评的作品的影响力,也只是局限在文学圈子里被评说的阁楼上,对社会生活各个阶层的读者完全陌生,更谈不上影响力量的大小和有无了。

  之所以确信未来文学前景的乐观,陈忠实认为首先是时代的进步,思想的开放,信息的流通,年轻作家可以获得诸多的思想启示和艺术形式的参照借鉴。再教育的普及和作家文化素养的奠基,都比老一代作家雄厚得多了,艺术视野更开阔,起步会更高,思想力度会更具穿透的深度,优秀的作家和伟大作品,肯定会出现,只是一个时日长短的事。

  小说《白鹿原》的生命力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已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凭借该作品,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散文集《白鹿原上》,正是展现该作品背后的文化与精神。该散文集分为“陪一个人上原”、“绿风”、“半坡猜想”、“晶莹的泪珠”四个部分,收录了《原下的日子》、《告别白鸽》等33篇作品,细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书中另有16幅经典插图,再现原上瑰景。

  电影版《白鹿原》《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张雨绮、段奕宏等主演。该影片筹备9年、拍摄3年,于2012年2月15日全球首映。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争斗为背景,主要表达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的东西。对于电影被删减,导演直言电影和小说当然要保持一致。该片已于2012年9月15日在内地公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