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悦听】端午|故宫宴·端午粽子不含糊

2021-06-11 09:34:3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悦听】端午|故宫宴·端午粽子不含糊
-

  “新华悦听 值得一听”,大家好,这里是《新华悦听》,我是本期主播雪梅,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文章节选自《故宫宴》一书中的《端午粽子不含糊》……

  清代宫廷过端午节,粽子是从不含糊的,而且粽的用量也非常惊人。

  早在关外时,满族就有端午节食椴叶饽饽,并用来祭神的习俗。椴木是一种落叶乔木,春季发芽,叶阔如掌。端午节时,用椴木叶包黏高粱米与小豆泥,上屉蒸熟制成椴叶饽饽。满族食用的椴叶饽饽与中原地区的江米粽子很相似,只是所用原料受地域限制,才出现黏高粱米与江米、椴木叶与苇叶的区别。

  清代皇室入关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保留着满族传统食风,端午节用椴叶饽饽祭祀上供。但随着满族入关日久,满汉饮食习俗不断融合,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在坤宁宫祭祀时,就出现了传统的椴叶饽饽与汉族的粽子同时上供的场景。

  据清乾隆十八年《御茶膳房》档案记载,清代宫廷自五月初一起,宫内帝、后、妃、嫔的膳桌上就开始摆粽子和粽方。

  攒盘粽子每盘十八个,每粽方为二百个粽子,仅乾隆帝膳桌上就摆出了“早晚膳攒盘粽子二品,早晚膳备用粽子二方”。此后,初二至初四每日摆出同样数量的粽子。宫内后妃也一如皇帝饮膳之俗,每日摆出粽方。

  到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宫内用粽子的数量达到峰值,“初五早膳,伺候万岁爷攒盘粽子一品、额食四桌、饽饽四桌、奶子八品(一桌)、盘肉八盘(一桌)、粽子八盘一桌、粽子四盘一桌、粽子两方”。晚膳时,“伺候万岁爷攒盘粽子一品、粽子四盘一桌、配奶皮熬尔布哈四盘一桌、粽子两方”。《膳底档》中还记载了“此五日(初一到初五)万岁爷用膳共用攒盘粽子十盘、每盘十八个,粽方四方、每方二百个,粽子十六盘、每盘二十二个”。也就是说,乾隆帝在这一年的端午节里共用了一千三百三十二个粽子。御茶膳房为包这些粽子,共用江米(糯米)一千三百七十三斤九两、白糖五百七十七斤、奶油九十四斤、香油六十三斤六两、澄沙二十八斤八两、蜂蜜三十三斤四两、核桃仁四百三十五斤、晒干枣十七斤八两、松仁八斤七两、栗子十二斤、黑葡萄八斤二两,仅包粽子用的细麻绳就用了十八斤。

  当然,皇帝的胃口再大,也不可能吃掉这么多粽子。皇帝膳桌上每日摆出的粽子,大多作赏赐用。据《膳底档》记载,五月初五早膳后,随赏军机大臣七人,粽子四盘;师傅八人,粽子四盘;翰林八人,粽子四盘;宫内(水)法官等七人,粽子两盘;懋勤殿翰林四人,粽子两盘;教司学生太监十二人,粽子六盘;小太监八人,粽子四盘。此外,皇帝赏后妃、皇子、王公大臣的粽子就更多了。清宫粽子品种很多,有枣粽、果粽、澄沙粽、奶子粽等。端午节的粽子不仅被记载在清代宫廷档案内,粽子的外形还被绘于宫廷图画中。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秉承乾隆帝旨意绘制的《午瑞图》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宫廷的端午节景—瓶中插满艾草、菖蒲、石榴花等花草, 托盘里盛有应季的李子和樱桃。特别是图中几个呈三角锥形的粽子,个个带有系粽子的马莲草,形象逼真,造型准确,几乎与三百年后的粽子一模一样。

↓↓↓↓点击图书封面进新华网京东旗舰店购买正版图书

↓↓↓↓点击图书封面进新华网天猫旗舰店购买正版图书

《故宫宴》/苑洪琪 顾玉亮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食紫禁城人间烟火,品大故宫人间百味。《故宫宴》以清代宫廷荐新食材为线,以《膳底档》记载美食为案,以清代宫廷饮食习惯为味,80余篇鲜为人知的御膳重构档案,80道尘封已久的皇家复原美食,看中国古籍里的饮食美。打开《故宫宴》看康乾盛世、嫔妃喜乐;看宴会庆典、清宫正礼;看饮食变迁、民俗习惯;看真实历史、文脉传承。故宫宴,另一部故宫史。

主播|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