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这位90后,为何要给中年人一份“情书”?

2019年08月01日 10:09:5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作者张曼娟

  日前,台湾女作家张曼娟出版了新作《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试图给所有身处在这样焦虑中的中年人一次心灵疗愈。这是一本关于中年生活的思问之作,作者围绕“中年为何令人恐慌无措、中年面临何种困境、中年该如何破题”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节奏实现着对中年之殇的清算、治愈与和解。

张曼娟作品《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

  这本书的策划和编辑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位90后“小哥儿”化城(笔名)。20多岁的编辑为何要出一本写给中年人的书,为何要关注到中年人?

  父母生病的一瞬间

  “中年”就来了

  拿到《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这本书,粉红色的封面率先给人一种放松感。张曼娟是华语文学地区有名的散文作者,出版过多部作品。这一次她根据自己照料年迈家人的亲身经历,写给夹缝中的中年人一些疗愈方案。

  《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针对的中年危机或许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张曼娟用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如何成为‘大人’”,比起照顾父母,在各种规训与束缚中,自我的突围或许才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同时给出了中年人如何“做自己”的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女儿、妻子、媳妇,并不代表要无穷无尽地付出,女人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牺牲,儿子、丈夫、女婿,也有付出的义务和奉献的快乐,千万不要剥夺了他们的人生啊。”

  这本书的出版方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化城是一位90后。“我今年26岁,从自然年龄的定义来说,中年是指四五十岁之间的人,这样来看‘中年’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年纪,但我觉得‘中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的问题。”化城告诉北青报记者。

  因为几年前刷屏一时的一篇网文,他忽然感觉到中年的概念离他很近。“虽然现在不是中年,但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我能理解文中提到赡养父母的艰辛,尤其是想到以后要独自面对父母的老病。”那段时间,他刚好在网上看到了张曼娟这本书的信息。“中年不是依靠年龄来区分,而是一种状态的改变。也许就是父母生病的一瞬间,中年就来了。”张曼娟在采访中的一句话,击中了化城。

  中年人可以收到一封情书吗?

  收到书稿,化城小小地纠结了一番。纠结于“中年”和“情书”之间的矛盾。化城收到很多意见,譬如说,有人觉得“情书”是恋人之间的絮语,为什么要用在中年人身上?

  但这份温柔的絮语是这本书的重点,也可以说,这样的关切与体谅恰恰是压力下的中年一辈不曾拥有的,也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每个中年人、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难题,但是有这样一个作者、一群人和你一样,在支持着你,鼓励着你,互相给予最大的宽慰。”或许,面对焦虑中的中年人,轻轻对他们说一句:“我懂你”或者“我理解你”就是一种安慰。

  面对选题坚持自己的判断,年轻的编辑当然也会有压力,不过看到大家的评论他也觉得很惊讶,读者理解得非常精准,看来真的是有共鸣的一本书。一位读者说:“虽然是写给中年人的书,但其中关于自我认知,付出与自爱等话题同样适用于年轻人。”

  “中年书写”

  应该多些具体关怀

  最近一段时间,“中年危机”、“中年焦虑”一类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点,排除有恶意炒作和贩卖焦虑之外,人到中年也确实成为被关注的话题。

  在化城看来, 近些年,之所以关于中年人的讨论又变多了,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一代正步入中年,与此同时,社会的老龄化进程也是正在进行时,“年轻一辈越加感受到来自家庭内部、社会外部的压力。虽然相比上一代来说,我们的成长容易很多,但在赡养问题上和前一代人没什么分别,甚至提前了。我想我们对‘中年问题’的关注还有一个层面在于如何想象老年生活?我觉得张曼娟老师在书中的一句话说得很好,整理好中年,才能从容步入老年。”

  在出版领域里,“中年”确实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此前,出版领域和读者兴趣比较多的书是和老龄社会有关。网络上其实有很多关于“中年问题”的文章。但在化城看来,网络上的自媒体文章,多少还有贩卖焦虑之嫌。前几天他被推送了几篇文章,譬如《中年人的疲惫与哀愁》《中年人就是诗和远方》,还有一篇讲韩庚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年人崩溃,通常是从认命开始的》,“这些问题还是传递出了对中年生活、状态的一种普遍认知和焦虑。”化城说。

  相比之下,传统出版领域对“中年话题”的反应也有自己的特点,总结来说,速度确实有些慢,但从深度和人文关怀层面,并不是那种速食的焦虑套餐。不过,针对此类话题,本土作者的好作品的确还是比较少。

  年轻的编辑以《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这本新书作为一份年轻的礼物。化城表示,在这一题材上放大焦虑并不是最优的选择。“我觉得我们在谈论‘中年问题’时,应该避免放大焦虑,而是从社会机制、个体的心理共建等方面,去探讨、解决类似问题。我相信未来在出版领域,‘中年问题’将成为一个新风向。”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