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金庸用15部小说证明武功没那么重要

2018年11月02日 09:13:11 来源: 新京报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新京报漫画/赵斌

  【一种怀念】

  金庸先生一生创作的15部小说中,后人找出的武功名就有400多个,其中的剑法、刀法、棍法、鞭法,各种轻功和奇门功夫想必每个中国人都能列举出几个。这些招式之间,是几代人共同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回忆。女生们留长指甲,模仿九阴白骨爪。男生们相互比划,你一记“降龙十八掌”,我就用“凌波微步”闪躲。可能现在的孩子会用“中二”去形容这种感觉,但却是无可比拟的热血和真实。这些武功背后,是金庸这个神奇的小说家的创造。但他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打打杀杀。

  我们其实想过这一天会到来,而且很可能因为这一天的到来,这些年逐渐消散的武侠和热血会回光返照般地重新弥漫在华人世界里。但当这一天突然来到的时候,我们又是那么的束手无策,一下子回不过神来,金庸先生还是走了,他不会任何武功,但他是个真正的大侠。武侠因他而盛,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武侠,有人读武侠,就有人读金庸,他给了我们一个不分年龄阶层的童话和精神追求。

  金庸的武侠开启了一个宏大的世界,相对于快意恩仇的江湖情缘,他更擅长的是建立各种体系,武学体系、医学体系、门派体系、官场体系,用文字来构建一个巨大的空间,也正因为他有条有据的框架体系,让很多当时仅仅能通过书本了解世界的人们相信,在古时候,或者在如今的名山大川中,是真实存在着这些武侠门派、武功和人物的。而仅仅是构建武侠世界还不够,金庸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让不同性格的人物运用不同的心法内功、兵器法器,而其中环环相扣,颇有道理。

  段誉公子哥的性格就必须配上“凌波微步”这种逍遥的功夫,而乔峰这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必当是“降龙十八掌”这样刚猛无匹的拳法,杨过失去了左手,学会了“黯然销魂掌”,乞丐行乞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别人的白眼,而是野狗和家犬的攻击,所以丐帮最厉害的武功则是“打狗棒法”,梅超风心术不正,阴狠毒辣,所以必须配上“九阴白骨爪”这种至阴至柔的武功。

  功夫通心性,一个人能练成什么样的武功,在金庸的世界里是有定数的,而各种性格的人都能找到与之相似的门派和武功并且有其代表人物,这才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因为给了大家一个念想。你可能瘦弱多病,但你可以想象自己是王语嫣,读遍天下拳谱,看得出各种武功路数,闯荡江湖。你很可能内心其实有一个一坏到底的梦想不敢告诉别人,但金庸来帮你诉说。《连城诀》里的血刀老祖坏得彻彻底底,血刀不为恩仇,只因嗜血。而离开中土,西域吐蕃鸠摩智的“小无相功”能模仿一切武功,显示的是时间皆是虚幻,世人也因此受到迷惑。苗疆的五毒教擅长巫蛊和下毒,天山童姥将武功传给虚竹,分刚猛、内外、阴阳数种,在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招数,避免武功过于单一而被人反制。这些设定都让阅读的人脑洞大开,同时会把自己所学的技能当做不同的武功,甚至面对很多困难很武侠化地去思考,这是金庸的武侠世界最神奇的效果。

  现实世界的武功其实很枯燥,也很乏味,因为真正的搏杀无论是古时候的战场还是镖局江湖,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下就见生死。金庸书写这些巨著的时候,正逢香港汇聚了大量武术家南下,争夺生存机会,洪拳咏春、形意太极、泰拳拳击等等纷争不已,如果是按照真实的武术交手和练法来写,估计会枯燥很多,而且难以架构如此庞大的世界。乔峰一人能入大军中如过无人之境,如果光靠真实洪拳那几下子,估计解决了三五个人后自己也被解决了,所以要支撑起宏大的格局,武功也必须宏大,但也不能通天。逆天改命的故事在金庸的故事里从来没有,武功里也是有一个讽刺意味巨大的《葵花宝典》。强大如少林扫地僧,也有内力不支吐血的时候。金庸的武侠世界体系、格局,虽然虚构,但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有理有据。

  而到最后的《鹿鼎记》,韦小宝的出现,主角不再有武功,虽然身为太监的海大富有“化骨绵掌”,明朝公主身份的独臂神尼有“玄女剑法”,但韦小宝的智慧乃至西洋火枪依然能很好地游离其中,完成自己的武侠人生。金庸最后想告诉我们的似乎是武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这个道理需要十几部作品来说完,给了你一个武侠宏大世界的金庸最后不再多着笔墨在武功上面。

  后来的武侠,武功上再奇招百出也逃不出金庸的路数了。我不知道当年有多少人是因为看了他的作品或者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而开始学武,也不知道多少人后来学武的过程中因为发觉真实的武术和武侠小说相去甚远而开始鄙视武侠,而最后经历过岁月磨炼成长,乃至听到金庸西去这个噩耗后,又才感慨当年金庸带给自己的那一丝梦想。我想我们这几代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了点武侠的影子和印记,而这个印记,一定有金庸先生一份!

  □杨添(评论人)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