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从历史角度认识脚下这片大地

2018年05月18日 07:50:17 来源: 光明日报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唐晓峰 著 中信出版社

  地理学,似乎是一门只关涉自然的学问。而历史地理学,看起来只关涉历史上的地理。这难免让人发问:历史上的地理,与今天的我们何干?与孩子何干?《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作者唐晓峰教授讲得明白,是为了“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们脚下这片大地,以及祖先与大地的关系”。

  城市乡野,自非天成。我们名之为“自然”的环境,也处处是人类活动的痕迹。人生活在自然中,塑造环境,也被环境塑造。地理学所关涉的内容,远超山川湖海。说到底,地理学是人的学问。而历史地理学,则有更进一步的追问。两千年前的泰山,何异于今天的泰山?五百年前的北京,如何成为今天的北京?如果稍稍关心我们身处之地,与历史地理学相关的问题就会浮上心头。

  当下城市化进程蔓延如蓝藻,人与地的关系实在疏离已极。城市的样态日趋相似,格子间里的工作千篇一律。生活在其中,难免生出漂浮之感。在大而无当的亮晶晶的巨型购物中心里行走,不知寒暑,也不知身在何处。然而,即便十数年来大刀阔斧的建设模糊了城市的面目,一地与另外一地也总有不同。目光越过高楼组成的天际线,有的城市在山地中,有的被大海环绕,有的安于平原之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又造就了人类生活的方式。至于地名有别、口味不同、乡音各异,更是平常。这一般人熟视无睹的蛛丝马迹,正是人与地的联结之处。从这里,正可进入一个地域的文化与历史。哈尼族根据环境条件,建立起一个立体文化生态系统。高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温度低、湿度大,不宜居住。低山区适合种庄稼,哈尼人修建起层层梯田。中山区则适合建造,哈尼人于此定居。摄影作品将哈尼族与梯田画上等号,只是从这立体的系统中抽取了一部分,将哈尼人的生活符号化了(《生态:一方水土,一方人文》)。西北草原牧民惯饮奶茶,制奶茶所需的茶砖则来自湖北、云南等地。这一杯奶茶中,有茶砖加工的方法,有商品交易的渠道,有南北运输的路线(《四方有佳肴》)。从寻常物事入手,历史地理学把人与地关联起来,让人踏踏实实地站在大地之上。在这日趋赛博朋克的世界里,这一点极为重要。

  除了空间之轴,历史地理学还关心时间之轴。在今天北京景山万春亭背面的地上,嵌着一个“北京中轴线”的圆形标志,不太起眼,容易被游客忽略。这条中轴线,可谓明清北京城空间设计的灵魂。从钟鼓楼向南,直到永定门,老北京城以此为轴,东西展开。位于城市正中央的,是宫城。太和殿里的皇帝宝座,又在紫禁城正中央,独尊于中轴线上(《北京城的中轴线》)。都城的中轴线并非始自先秦。这一套沿中轴线展开的城市空间话语,与帝国的进程同步,在一个又一个都城的建设中逐渐形成,不断强化。明清北京城精致的对称设计,是这种发展的最终形态。明清北京城的空间秩序,由中轴线所定义。这对称严谨的城市结构,更反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在今天的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用特殊的大石板铺出一条中央线,其实是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延长。将奥运场馆放在中轴线上,是一个姿态,宣告今天的北京与明清北京城的关联。虽然北京的空间结构早已与明清不同,但有重大事件时,中轴线设计者所建立的那一套空间话语,仍被重复、被遵循。时间的巨链环环相扣,今天何以成为今天,自有道理。通过解读空间的语言,历史地理学建立起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最后,历史地理学还关涉着知识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普及读物也好,付费课程也好,贩卖的对象往往是知识。知识的累积与展示没有尽头,然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道理。人类根据头脑中的观念设计出一个世界,识别并理解这种设计,就是超越具体知识的思维力。中国古代有所谓“五服”,把天下表现为同心的方形结构。核心是帝都,每五百里向外扩展一服,离帝都越近,就越文明,反之则越荒蛮(《五服,事实加想象》)。五服这个词,出自《尚书·禹贡》。这种结构的国家,从未在历史上存在过。这不是古人对具体知识的总结,而是他们对世界秩序的设计:中心至高无上,要服、荒服层层拱卫。这种向心的秩序结构,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人类的认识左右着事实,在地图上有更为直观的体现。亚洲版的世界地图,亚洲在中间;欧洲版的世界地图,欧洲在中间;联合国的地图,则以北极圈为基准视角(《地图不是中性的》)。看似纯粹客观的地图,背后自有一番考虑,这就是地理学的“理”。总之,人类不但殚精竭虑地认识着世界,还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建构世界。这些建构深入日常行事,我们习焉不察,却被规训如仪。跳出成见与习惯,思索事情所以如此的原因,就超出了知识的累积,迈出了思考的第一步。

  随便在街上走走,便能感受到城市中弥漫着教育的焦虑。学乐器学芭蕾学马术学外语,孩子们像不堪重负的树,枝上挂满各样技艺。然而只有树干强健,技艺才有所附丽。健全的人格与心智,思维的能力与深度,需要通过不断地行走与阅读来磨炼。

  大地似亘古不易,又恒常如新。几千年以来人类投掷心血与生命,锻炼出这复杂又丰富的世界。这本读不完的大地之书,每天都在我们脚下展开。亲爱的小孩,愿你也成为大地的读者,走过万千山川市镇,叫出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来历。(作者:田天)

[责任编辑: 刘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