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70后作家已成长为文坛中坚

2017年08月17日 08:48:45 来源: 文汇报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李宏伟《国王与抒情诗》

  在评论界看来,他们正以各具特色的书写风格和人文视野,体现出这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与情怀

  在今年上海书展的多项阅读活动上,国内一批70后作家先后亮相。他们的新作也将与读者见面,凸显了这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小说家的整体实力。昨天,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学驱动社会”沙龙,聚拢了李宏伟、弋舟、小白、冯唐、张忌、袁凌等多名70后作家。从四面八方涌到友谊会堂的读者,在互动环节与作家们进行了热烈交流。

  无论是愈发鲜明的市场辨识度,抑或是鲁迅文学奖等知名奖项的嘉许,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曾被定义为文学界“夹缝中一代”的70后作家,文学面目越来越清晰。作家王安忆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一个想法:中国的70后作家正显示出整体上的大气象,其文学实绩令人期待。在评论界看来,他们正以各具特色的书写风格、人文视野,在讲述新一代人的中国故事和心路历程上,做出了丰富的小说美学探索,逐渐成长为文坛的中坚力量。

  不局限于个人经验,以多元表达探索小说美学

  今年的出版市场欣喜地收获了一批来自70后作家的新作。不少圈内人愿意用“典型的智性写作”来评价李宏伟《国王与抒情诗》、冯唐《搜神记》等小说,这些作品题材没有局限于个人生活经验,而是将触角敏锐地探至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等热点领域,以基于知识、哲学思辨的智性写作,将个性表达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呈现出文学在认知世界、表现自我上的弹性与突破。

  比如,李宏伟的寓言小说《国王与抒情诗》,书写对人类未来社会的预测及想象,书中设定的2050年看起来似乎并不遥远。有文学编辑谈到,这一题材在科幻小说中不少见,但以高度诗性的纯文学笔法对这一话题进行思索,颇具挑战。“这部小说可能是看清幽微、折痕的镜片,也可能是映照全局的镜面。镜片也好,镜面也罢,我都希望自己的镜像独一无二。日新月异的现实刺激着我、召唤我,我必须回应它、廓清它。”李宏伟期待,能够在创作中对现实有深层次把握,拓展他对时代精神向度的认识。

  冯唐的小说集《搜神记》则在书写人性宝贵品质的同时,寻找人类可与智能围棋高手阿尔法狗抗衡的勇气与力量,因扎实饱满的细节,他笔下的人物有了独特的样貌、神情、口吻和姿态。

  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说,不少优秀的70后作家表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他们强化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思索,在刻画同代人的精神成长历程方面,正突破年龄阅历、代际划分的局限,拿出了一些具有丰厚内涵、独特情思的作品。

  除了对题材的拓展,一些70后作家在叙事手法、情节设置上,也下了一番功夫。继《租界》后,上海作家小白新作《封锁》取材孤岛时期的上海,讲述一个脑洞大开的小说家为了自救,如何巧借笔下虚构力量完成对日军的致命一击。作家陈村如是评价:《封锁》 是一个透风的故事,写得很节制,不从故事走远,不卖弄,编造得引人入胜,又动人恻隐之心。

  贴着人物设身处地写,饱含古老而弥新的人文情怀

  “文学自省”“人文情怀”,是昨天“文学驱动社会”沙龙上出现的高频词汇。这种古老而弥新的人文情怀真实灌注于一些70后作家的笔下。无论是书展上亮相的小说集《丙申故事集》,还是《夏蜂》,都容纳了70后作家弋舟对生命的敏锐觉察;任晓雯《好人宋没用》细致勾勒了主人公奋力打拼、立足生根的一生;袁凌非虚构新作《青苔不会消失》则将聚光灯投向生活洪流里的芸芸众生。这些作品无不贴近生活,记录了一代人的丰富面貌。

  “他们不仰视,也不高高在上,而是将自己置于与小说角色平行的视角,不仅看到了世事起伏,也洞察到其中蕴含的绽放着的光华。”评论家曹霞说,一些70后作家以叙事格局、文字趣味建构起趋向古典的美学风格。

  过往一段时间,关于70后作家的讨论中,“文学夹心层”说法多少带有几分自嘲——前有50后、60后名家占据主力位置,后有80后、90后佼佼者的市场号召力,70后作家的面貌显得暧昧。但是,不少优秀70后作家在漫长沉寂期里潜心笔耕,既吸收了传统文学资源的基础,又在写法上进行宝贵拓新,创作中葆有柔软和温情。

  比如,70后作家张忌在《出家》的叙述恳切,有种朴实美。“我一直不喜欢那种激烈的表达方式,当下一些小说,有点像川菜,用很重的料,强烈刺激读者的味蕾。但这种过于激烈的情绪不能令我信服,日常是反传奇的,我更愿意贴着人物,设身处地去写。但我也会注意,不是在小说中一味平淡地复述生活。”谈及文学在当下世界中占据的位置,张忌昨天在上海书展的这一番话赢得了不少文学同行和现场读者的认同。

  8月16日的沙龙论坛上,多名70后作家都提到创作时应尊重现实生活的芜杂性、丰富性,不忘提醒自己“保持自省”,而不是在文学构思中先入为主地放入想象力。在评论家看来,如今的中国故事,面临全新的时代环境,以往作家积累起来的叙述经验、表现手法有一部分可能“失效”,当下现实对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艺术标准。而70后作家中的佼佼者,以他们的叙事审美策略,体现出了这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与情怀,尤为可贵。

[责任编辑: 王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