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 正文

越来越多的知识,越来越难的选择

2017年02月22日 14:44:14 来源: 新华网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
悦享快乐
全民阅读 书式人生悦享快乐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10-88050355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邮箱:nationalreading@news.cn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英)彼得·伯克著,汪一帆、赵博囡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文/郑渝川

  人的记忆是最简单的信息检索途径,却容易犯错,还非常有限。因而在不同时代,人们都希望获得更好的记忆方法,包括文本信息转化为图像、韵文或者特定的符号,借以缩短记忆和检索的时间,增强效率。

  即便借助这些方法,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要想成为一个博闻强识的人,就越来越难了。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接近于指数型增长,编目分类也越来越复杂。1841年,大英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帕尼气设计出新式编目条例。到了19世纪末期,各国政府承揽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大量增加,需要保存的文档资料也翻番增长,这驱动了现代意义上的档案学、档案管理方式出现。到了二战以后,计算机开始用于数据和档案整理。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更为简便的检索获得,但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却似乎变得更难,人们开始面对此前很少遇到过的艰难选择。社交媒体进一步放纵了人们的懒惰,这也是社交媒体频繁的流传低劣可笑的谣言,却每每引发大量恐慌性传播的根本原因。

  检索信息,是为了获得有用的信息、知识。“有用的知识(useful knowledge)”18世纪末在英语等语言中成为标准用语。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实用知识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19世纪,英国迎来了“日不落帝国”的鼎盛岁月,陆军与海军都支持科学界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实用知识。而这个世纪崛起的美国、德国也非常重视“有用的知识”。围绕这方面的国家竞争,19世纪末开始大批量的涌现科学技术刊物、社团、工业实验室,企业和资本也更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赞助资金。全球第一所建在大学之外的重要研究机构是著名啤酒企业嘉士伯在1875年设立的,而美国的通用电气、标准石油、柯达、贝尔电话也都成立了各自的实验室。

  发现并更好的应用知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之后的很多年里,加速了工业国家的科技革命进程,使得分工更趋细化的科学更加注意为产业界和创新需要服务。而为了让转化科学发现新知识的企业发挥更好的效益,泰勒推出了科学管理模型,之后美国企业界的订单促使更多专业化的管理咨询和营销咨询机构出现,使得知识的使用更具效益。

  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初以来,各国政府在知识获得和应用上也投入了大量资源,重点不仅包括了军事情报信息和知识,而且还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其他领域。统计学、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变得普遍之后,让政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彼得·伯克长期致力于西方史学思想、欧洲文化石、史学与社会理论研究。彼得·伯克2000年推出了《知识社会史(上卷):从古登堡到狄德罗》,详细考量了欧洲中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的几个世纪内,知识生产、传播、国家控制和商业化等不同进程,并提供了一个全球各地的知识、知识生产者在全球化进程中被卷入世界体系的观察视角。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和大众读者的积极好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彼得·伯克2012年的新作《《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这本书延续上卷的形式,从宏观的、全球性的视角来考量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变迁,主题涵盖了众多过程,如数量化、世俗化、职业化、专门化等。《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是如何从近代晚期的相对不足,一步步发展到现代、当代的信息过剩以及知识筛选困难,这一过程中,跨学科、跨文化领域的博学者变得越来越少,而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又将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及负面问题。

  全书第一部分讨论了18世纪中期以来的知识实践,包括知识采集、分析、传播和应用。18世纪可谓知识大发现的世纪,欧洲殖民者大量采集有关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及全球其他地区历史的知识,也因此诞生出洪堡等著名的博学者。知识采集,包括科学考察、探险、考古发掘、社会调查等,都必然受到采集者知识水平、能力、价值理念及技术条件、资源支持等因素的影响,这也为后续修正完善提供了机会。在谈到知识分析时,书作者列举了分类、解译、重构、评估、计量和测绘、比较、阐释、理论化等方式,以及不同方式的应用情况及著名案例;关于知识传播,书作者强调正式方式与非正式方式均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些常常被学者忽视的方式如展示(博览会、博物馆)对于促进公众与知识的亲和,会起到书本、讲座等起不到的良好作用。

  全书第二部分叙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副产品即信息和知识被错置、摧毁、遗弃的历史。当代社会号称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似乎无处不在,人们早就习惯了通过网络或图书馆、书店等途径,以很低成本获得信息和知识——但人们其实没有意识到,现代、当代社会跟漫长的古代非常接近的是,知识具有很强的脆弱性。知识容易被隐藏,比如学者出于专利申报及商业利益的考虑而隐藏,又比如企业为避免公众知道相关有害信息而隐藏,还比如,不同国家和军事集团努力屏蔽不利于本方利益的信息。另外,一些国家和机构为了利益需要,还编造错误知识、虚假信息。相比之下,摧毁知识带给文明社会的威胁就更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班牙人几乎完整的摧毁了美洲原生文明的文化印记;而二战期间,德国和英国都竞相轰炸对方的文化古城。

  全书最后一部分分别从地理、社会和年代三大视角来审视知识社会史,来完成对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这一最具意义的人类集体活动的追问。在近代历史上,欧洲大陆上层短暂的出现过所谓的知识联邦,即不同国籍的科学家、文化学者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松散的专业协作关系。但这一合作关系在19世纪到来之前就已经宣告结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识变得更为专业化,以及各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互联网时代,新的“知识联邦”能否形成,则取决于商业力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 王志艳 ]